语言学巨匠吕叔湘学术旅程的忠实记录——评方有林教授《吕叔湘传》
王婷
吕叔湘先生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重点研究领域是汉语语法。其以卓越的学术成就和对语文教育的深远影响,成为中国语言学界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特别是对汉语语法体系的建设,具有开创性意义。方有林教授作为研究吕叔湘的知名学者,在这一领域辛勤耕耘数十年之久,先后著有《语言学视角,科学化追求: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和《中国现代著名语文教育人物·吕叔湘》,日前又推出由语文出版社出版的新著《吕叔湘传》。此书出版之际,正值吕叔湘先生一百二十周年诞辰,其更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和学术价值。作为第一部系统叙写吕叔湘先生的传记,此书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发掘和梳理,以纵向时间为主线,以人物行迹为轴心,从多个角度记述了吕叔湘先生生平不同阶段的经历。全书根据传记的撰写体例,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席和人物的活动轨迹,主要分为家世背景、少年求学、大学生涯、留学英伦、科研实践、晚年成就等若干部分,分层别类地加以述录,全面展现了吕叔湘先生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学术业绩。综观此书,其体现了如下几大特色。
一是重视史料梳理,还原基本史实。一部传记著述撰写得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能否根据历史事实忠实反映传主的生平行迹。这部传记著述的显著特点之一,首先在于作者从全面而深入地梳理各类文献史料做起,主要通过查阅和稽考吕叔湘先生个人著述,各类纪念文集、回忆文字,学人研究论著,地方文献以及其他相关史料等,纵横钩稽,探赜索隐,深入探寻传主的生平行迹。具体包括考述吕叔湘先生的家世、籍贯与成长的人文环境;记叙他从私塾到大学的求学过程、学习兴趣与师承关系,揭示其修习大学“杂”课而养成的“显性功夫”,以及从诸名师教诲中获得的“隐性功夫”;探寻他从事学术研究由“雕虫”至“雕龙”、自“偶然”到“必然”的曲折路线;记录他日常诸多的活动细节、精神取向。作者秉持一种“实录”的撰写原则,尽量避免主观的臆测和虚饰,客观而真切地展现了吕叔湘先生的生平经历和精神风貌。
二是追究学术行迹,突显学者本色。与一般的人物传记有所不同,为学者立传,当然需要特别关注传主的学者身份和活动取向。因此,如何着重呈现传主的学术研究经历,无疑是传记撰写的基本宗旨和重要任务。整体而言,本书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撰写立场,将吕叔湘先生的学术历程作为其中叙写的主体,清晰地梳理出这位学术大师一生从事研究的基本脉络,重点叙写他先后辗转南北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及教学经历。其生平各个阶段相继问世的研究成果及其学术价值,突显了他从“杂家”至“大家”再至“通家”的学术进阶之路,以及最终所达到的“开拓”和“融通”这一非同寻常的研究境界。作者着力于对传主生平学术脉络的完整深入梳理,不仅寻索吕叔湘先生当初研读《马氏文通》和钻研国文文法的学术研究之缘起,而且探察他广泛汲取知识营养,融通中西学术,从现代汉语语法到近代汉语语法,从语言研究到语言应用的漫长的学术旅程,以及在上述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卓著成就。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此书也是作为语言学巨匠的吕叔湘先生的一部个人学术史。值得指出的是,为更加清晰地表现传主的学术场景,彰显他的研究业绩,作者在忠实记录其学术旅程的同时,又间或融入对他具有代表性学术活动和研究成果的评述,从而形成传评一体、叙议并存的撰写特点。如评议吕先生在汉语语法史上有着开风,气之先功劳的《中国文法要略》一书,既表彰它“由外而内又由内到外的编写体制”,有利于从不同角度“探讨汉语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还指出其“注意从语言材料中归纳规律”“不同性质的句子采用不同的析句方法””,同鸞濑全諼其硨涮虓餚媸芬苋捱志頑獵苡櫈班镣宽榖荼泙朮尺比较中发现特点”等。评议他以普及汉语语法知识为目的,进而起到“匡谬正俗”作用的《语法修辞讲话》一书,将其特点归纳为“以大量例句说明问题,取材广泛”,其中“分析透辟,归纳精当”“结合逻辑、修辞、词汇讲语法”等。诸如此类的夹叙夹评,交替融合,相得益彰,既传达了作者的研究心得,也增加了本书的学术含量。
三是讲究叙述艺术,注重采择取舍。传记著述作为一种记载人物事迹的文字,假如要取得理想的记叙效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就需要注意叙述的策略,尤其是要处理好详略协配的关系,否则就有可能沦为板滞冗杂的流水账。当然,鉴于人物一生大多事迹纷杂,头绪繁复,取舍裁剪往往颇费功夫。本书作者在这方面可谓甚为用心,这主要体现在,全书整体上比较注意叙述的层次,能够做到主次协调,详略得当,大致以时间为单位,将各记述重点集中指向人物不同阶段的重要活动和所取得的研究成就,即分别以人物生平的重要经历或特别事件、学术著述及价值影响等,作为贯穿全书的叙述主线,并由此构建人物事迹演述的基本框架。就传主经历或事件而言,如全书多次述及昌先生生平“复现”的“被安排”经历,这些经历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们因此创造的"人生转折”,以成就他的“终身志业”。由传主的著述活动来说,如书中述及20世纪50年代起吕叔湘先生在京的研究生涯,其中重点介绍他主编《现代汉语词典》的过程。这是一部规范现代汉语词汇的工具书,在“编篆宗旨、指导理论、编篆理念”和“收词、注音、释义、用例”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开创”。正因如此,对于《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篆背景、试印本阶段的成编过程、试印本前言的内容,作者都一一作了介绍,这部意义非凡的工具书的编篡经过和学术价值,也由此得以全面呈现。
总而言之,《吕叔湘传》一书文献材料丰富、叙述层次明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集学术性、可读性于一体,从不同的视角,真实而生动地勾勒出吕叔湘先生的活动轨迹,不但能为专业科研人员提供必要的研究参考,而且也可面向一般的大众读者,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吕叔湘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
(作者系上海商学院文法学院讲师,文学博士,本文刊于《语文建设》2025年第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