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课是一门学问。我要在自己的教师生涯中,努力钻研这门学问,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的称号”。这是 杜建初 老师 1993 年在教师聘任小结中给自己立下的信条。迄今 10 多年过去了,她不仅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她兢兢业业对待本职工作,全神贯注上好每一节课,把全部热情挥洒在了三尺讲台;她的课堂效果不断提升,受到了党校学员、成教学生、高职学生一致好评,赢得了“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杜建初 老师是 人文社科系马列教研室主任 ,政治理论课主讲教师,此前 曾在复旦大学 外国哲学史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我院,长期从事 “两课” 教学工作至今,一干就是十几年,始终默默无闻,辛勤奋战在教学第一线。古人说:“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源。”教师只有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知之甚多,才能把学生的功课教好。为了讲好课,她在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阅读邓小平有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著作的基础上,还下功夫研读了大批有关中国历史、美学、心理学、逻辑学、西方现代派文学,甚至宗教文化等相关书籍。平时,她还特别注意追踪国内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结论、新趋势,为此她每年都要阅订许多杂志、报纸和购买大量的图书资料,边阅读,边做卡片,把科学知识不断溶入课堂教学之中。凡是听过 杜 老师课的学生都说,“ 杜 老师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好老师”。 刀剑锋从磨砺出。杜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后积薄发,注重积累和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因而讲起课来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在她心目中,上课就是组织一场大合唱,老师就是总指挥。能否寓教于乐和师生共鸣是上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她把备课质量的好坏当成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而精心准备,从素材的搜集筛选到措辞的运用,从每一个动作眼神到每一次板书设计,从平仄声调的讲究到课堂旋律和时间的把握,从内容的深浅到范围的广狭,都做到了合理安排、准确定位、起伏跌宕和任运发挥,把上课提高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就像一串串闪光的珍珠,把抽象的政治理论讲活了,把一团团迷雾澄清了,把学生的眼睛睁大了,也把学生的心照亮了。学生们都说:“上杜老师的课简直就是一种艺术享受!” 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 杜 老师也做得有声有色。她以人为本,对待所有学生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爱护他们、鼓励他们。她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简单化、教条化,老师对学生的长处应该及时发现,并投以欣赏的目光,对待学生中的问题也要辨证看待,在宽容和理解的同时严格要求,规范行为容易,深入人心很难。为了这个目标,她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积极举办各种讲座、上党课讲党史、就如何过好大学生活和学生座谈,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教育学生既要学习知识,又要学做人,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修养。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理论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她帮助组建了学生社团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利用三尺讲坛介绍目前国际上先进国家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激励学生奋发图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有一次她上党史课,讲到到动情之处,不少学生眼泪都掉了下来。 她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和学生谈心交朋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97 级的奚安顺同学,在 杜 老师的启发和辅导下,不仅通过自学考试读完了本科,现在还考取了研究生。今年又有 2 位同学受 杜 老师的启发和辅导,考上了本科院校。 杜建初 老师除了在课堂上教书育人外,还热心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学生演讲,她为学生讲解演讲知识,提供演讲材料。学生邓研会撰写学习论文,她参加活动并给予指导。学院举办歌咏比赛,她给学生讲解歌词历史背景并亲自担任合唱指挥,使合唱队唱出了水平,唱出了精神,受到全系师生的赞扬。 杜建初认真从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面对殊荣,她表示“要牢记自己是教师,更是党员,在教学探索中还要继续努力,永不停步。” 人文社科系 2004 年 6 月 16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