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6日至28日,由复旦大学、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并由上海国际仲裁中心、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内地与港澳大学生模拟法庭(仲裁庭)大赛(IMAC)”全国总决赛于上海举行。经过两日四场的全英文庭辩,上海商学院赛队势如破竹,成为四强中唯一的上海地区赛队,并最终取得了全国总决赛第三名(与西南政法大学并列)的优异成绩,代表我校在法学竞赛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彰显了我校法学系在涉外法治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卓然成绩。
本赛以全英文模拟仲裁庭的形式,帮助内地与港澳三地学生提升书状撰写能力和庭审抗辩技巧,助力具有不同教育背景的青年学子增进了解、并肩成长、增强合作,为国家培养新时代涉外法律高端人才。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全国人大常委会港澳基本法委员会研究室、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法律司的指导,赛事邀请中伦、普衡等多家顶尖律所和知名法律服务机构担任评委,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内地与港澳63所高校115支队伍参赛。

我校参赛队伍由法学2019级邹世豪、严金、法学2020级沈彦行、法学2021级伍天沐四位同学以及法学系何艳华、何爱华两位指导老师组成。依据赛事规则,比赛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书状比赛,各参赛队伍以案例争议双方的视角提交申请书等四项书面材料,在此阶段,共决出前18名队伍正式进入总决赛。我校是以书状第9名的成绩顺利晋级全国总决赛——即第二阶段的庭审比赛。在8月17日取得全国总决赛资格后,学校高度重视,全力为参赛学子提供优质的环境与服务,解决了备赛过程中的种种困难。经过一周的演练与准备,在第二阶段的比赛中,我校代表队依次对垒中国海洋大学、汕头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代表队(上届全国亚军)和大连海事大学(本届亚军),最终以连胜三场、憾负一局的成绩,与西南政法大学并列全国总决赛第三名。
据悉,此为上商代表队首次参赛。面对经验不足、竞争者实力强劲的多重压力,四位队员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深入分析二十二份赛题材料,查阅整理六十份相关英文文献,形成了近三万字的应赛稿件。在众多知名高校队伍中脱颖而出,展现了上商学子的自信、向上的青春风采。
上海商学院法学专业自2008年开始本科招生以来,对标应用型办学定位,始终致力于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培养。文法学院法学系教师团队,注重通过多种途径夯实学生的法学职业实践能力。大力倡导、积极鼓励、精心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各级学科竞赛,就是其中的重要抓手。经过十余年建设,法学专业不断优化具有商科特色的以法律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能力体系“三大体系”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方案主体框架,将部分实践项目内化入课程设置体系,增加案例课、研讨课、独立实验课比重。面向本科生,从入学之初至毕业,构建多层级法律职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倡导“以实践为路径、以项目为抓手、以竞赛为平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强化学生法治思维培养和职业能力养成,取得良好成效。
参赛队员感想
法学2019级学子邹世豪:
在第三届内地与港澳大学生模拟法庭(仲裁庭)大赛中,我们上海商学院展现出坚韧顽强的团队精神,最终获得了令人骄傲的四强成绩!这次比赛锻炼了我们的才华与合作能力,为我们未来的学习生涯也指明了一种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取得了如此优异的成绩,真的很不容易。特别要感谢我们的两位何老师,他们不仅在时间上做出了调整,甚至在半夜也回复我们的问题,全心全意地支持我们,让我们倍感温暖和鼓励。同时,也要感谢负责大赛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辛勤付出使整个比赛顺利进行。展望未来,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学业上不断进步,再创佳绩!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

法学2019级学子严金:
首先,感谢此次模拟法庭比赛的参赛经历,让我意识到自己法律适用与检索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次,本队队友们一直以来的付出和包容也让我深感感激。最后,衷心感谢两位何老师的关怀与照顾,他们每一次答疑解惑与指点都能使团队受益匪浅。在将来的学习过程中,我会继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努力调整与提升。
法学2020级学子沈彦行:
此次国际仲裁比赛拓宽了我对法律问题的探索、分析角度。学校按部就班的内容局限于实体法和诉讼的程序法,针对法律争议的分析也仅从这两个层面展开。而仲裁作为一种迥异的纠纷解决机制,在法律争议方面也会提供新的思考方向和解决思路。在国际仲裁中,准据法的选择不仅仅要诉诸国际私法理论,更要贴合当事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所谓“以法律为准绳”,在模棱两可或实体规则相互冲突的法律都可能使用的情况下,如何说服仲裁庭适用对当事人更有利的法律,是解决实体纠纷前最核心的问题。
法学2021级学子伍天沐:
较于诉讼,仲裁程序大概有更多予以协商沟通的友善空间,这无疑让人感到轻松愉快;在决赛现场,不论是当庭还是赛后,同评委以及赛友的交流也都是亲切有趣的。此外,首次参加英文赛,我确切感受到语言交互的魅力:从文字书写到口语论证,语言表达有力影响了阐述论证的有效程度。在备赛过程中,我看到同一概念在不同法律语言及语境下的差异化表达,仔细研究这些问题也是非常有趣的。

撰稿:文法学院法学系
摄影:文法学院法学系
审核:方有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