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文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开启新学期产教融合实践
   2025-03-24
 

为扎实推进产教融合示范专业建设,3月24日,新学期开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赴仁德基金会、佰特公益、上海乐业社工服务社等十余家社会组织开展为期16周的产教融合实践。

在产教融合实践动员会上,社会工作系主任刘东向学生介绍社会工作专业产教融合的建设目标。首先是,贯彻我校《关于深化专业综合改革的工作指南》文件精神,探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内容的综合改革;其次,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化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探索“一学年三学期五学段”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和“3-3-3”联合授课机制,形成人才培养新生态;最后希望打造打造“专业-行业-企业”的三维产教融合体系,探索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产教融合课程标准,逐步打造社会工作专业产教融合的全过程评价体系和质量监控机制。随后,张莉老师介绍了实习主要安排,并表示系部为了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实践,提供了完善的后勤保障及可观的实习津贴,全方位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学生能够在舒适、安心的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社会工作产教融合实践动员会

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实施了“引企入校、进企设点”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共建共管实践基地和打造实践教学平台,实现了实践训练、教学应用、科学研究等多功能的融合发展。同时,通过“学生—基地”双向选择机制,使学生逐步参与各类专业服务,形成实践知识积淀。产学合作单位经过遴选,需满足实践教学所需的条件,为学生提供与学科专业相匹配的实习岗位。

上海仁德基金会与社会工作专业合作开展的产教融合项目,本系实习生实习生参与了“让星儿更美好”视频号的部分视频剪辑工作,内容涵盖孤独症儿童的日常上课、身体协调性训练和节日活动,旨在提升公众对“星星的孩子”的关注度。同时,还负责“圆困境学生求学梦”和“亲亲禾苗营养一餐”项目的财务披露工作,包括整理执行费拨款材料及各学校的食材采购发票,以提升项目的透明度与公信力,增强捐赠者的信任与参与感,促进公益资源的有效对接。

上海百特教育咨询中心致力于青年财经素养提升与职业发展赋能,关注弱势群体需求,通过开展城市和乡村、学校与社区不同场景下的公益项目,开展金融教育科普,让更多人开始关注财经素养与发展规划的联系。实习生深度参与了“花young财商”“德意志银行社区财智成长活动项目”等核心项目,在项目初启阶段,协助制定标准化执行细则,设计财商教育课程积分打卡机制、初步拟定详细报名表格、优化线上申请流程等,此外,还负责小鹅通的账号课程发布,搭建小程序打卡,收集花young财商与德银社区项目的学员反馈信息等。社工专业学生通过全流程实习,既能掌握金融实务技能,又能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实现职业能力与社会价值的双轨成长。

上海福慧职业技能培训有限公司与社会工作专业的产教融合项目,聚焦于养老护理员培训筹备优化和养老宣讲活动策划执行两大核心领域。此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理论+实践”的双轨能力模式,使其在熟悉公司业务运作及养老护理行业核心知识的同时,深刻体会养老护理行业的社会价值与责任感。

上海海蕴女性创业就业指导中心社会工作专业产教融合聚焦于女性创业能力提升与就业服务资源整合两大核心方向,在实习周期内,学员将深度参与女性创业项目孵化,学习职业规划咨询技巧、创业案例分析、项目设计及就业服务方案优化路径,通过政策解读、案例研讨、需求调研、活动策划等实践环节,形成针对性强的就业指导工具包与创业支持行动计划。该项目制实践方案旨在强化学员的职业咨询能力与公益服务意识的同时,深化上海商学院与海蕴中心的产教融合合作,推进校地合作机制,为女性群体提供专业化赋能支持,助力城市包容性创新发展。

部分学生团队主要围绕社区服务与党群工作展开实践,重点参与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协助社区活动的全流程执行;二是结合传统节日及重要时间节点,参与策划主题活动的创意设计与方案撰写;三是根据社会工作专业方向,自主开展相关领域文献研读与案例研究,结合社区实际探索理论应用场景,完成总结报告并融入实践改进建议。意在通过多维度参与,实习生逐步掌握党群服务的基础技能,深化对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认知,并在团队协作中提升责任意识与综合执行力。

图为学生实习现场

目前专业已建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专业实习条件。目前,社工系已与20余家社会组织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了产教融合。同时,社工系已探索构建校企联合授课机制,加强与头部企业合作,定期邀请行业资深代表进校园、进课堂,上讲台、做导师等深度参与专业人才培养。

撰稿:张君安、陆秦雨、任佳妮、谢慧云、黄钰、刘鑫艺

摄影:任佳妮、陆晨悦、潘迪阳、宋礼、刘子瑜、汤阳

审核:卢宁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