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青年报》聚焦我院毕业生黄星宇参与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事迹
   2025-07-14
 

近日,我校2025届本科毕业生黄星宇同学的故事登上《青年报》,报道以《再赴西藏,不问归期》为题,讲述了黄星宇同学参与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故事。

图为《青年报》登载情况

上海商学院文法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生黄星宇同学,他是高原军营里淬炼过的钢铁战士,也是学校课堂中孜孜以求的勤勉学子;他将军人的忠诚与担当深植于心,又将青年的理想与热血付诸于行。他曾服役于西藏林芝的退役士兵,在完成学业之际,毅然选择以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身份,再次奔赴魂牵梦萦的雪域高原,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与奉献担当,奏响了一曲感人至深的青春之歌。

图为《青年报》报道内容

“再赴西藏,不问归期。”在上海市西部计划出征仪式上,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出自黄星宇同学之口。高原的风雪锤炼过他的筋骨,壮丽的河山滋养了他的情怀,如今,他将带着这份淬炼过的赤诚与在学院汲取的知识,以全新的身份重返那片魂牵梦萦的土地。

2018年,黄星宇成为西藏某部队的一员。高原稀薄的空气、刺骨的严寒与无边的孤寂,曾如重锤般考验着他的身心极限。然而,正是这严酷环境的磨砺,铸就了他“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钢铁意志和在逆境中寻找光明的勇气。“那些日子教会了我责任与担当,让我深刻理解了奉献与牺牲的真谛,”他回忆道。军营的星空下,他反复思考的,是如何将熔铸在血脉中的军人精神,融入未来学习与生活的每一寸光阴。

退役后,黄星宇选择复学,进入上海商学院文法学院继续学习。从踏入校园的第一天起,学院领导和老师们便对这位有着特殊经历的学子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悉心引导。他们不仅关心他的学业适应,更注重其军人精神的延续和价值观的塑造。军营的烙印并未褪色,在学院营造的良好氛围和老师们的鼓励下,他继续以军人特有的自律与严谨鞭策学业,那份沉甸甸的使命感早已化为前行的内在动力。在文法学院的求学时光,他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进一步提升了对社会服务理念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今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给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回信,如一道强光,瞬间照亮了他心底珍藏的西藏记忆。文法学院团委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引导青年学子服务国家战略,积极响应西部计划号召,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和政策解读。在得知黄星宇同学深受感召、有意再次奔赴西部时,团委老师主动约谈,深入了解他的想法与规划,充分肯定其报国热忱,并提供了详尽的政策咨询和报名指导。在学院的有力支持和鼓励下,他更加坚定了决心,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报名西部计划,立志以“退伍军人+文法学子+志愿者”的多重身份重返西藏,誓言要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与在文法学院所学的知识相结合,化作服务西部发展的坚实步履。

报名时,他毅然主动申请:“去西藏,去最艰苦的地方。”这份坚定源于军旅生涯刻下的责任烙印,也源于学校培养的社会责任感和老师们的殷切期望。他渴望将在校所学倾注于西藏的教育、医疗、环保等事业;梦想着点燃高原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求;更期盼与当地干部群众并肩奋斗,亲历并参与西藏日新月异的成长。“困难是用来被克服的,而不是用来逃避的,”他目光如炬,“我期待在西藏的广阔天地里,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更深沉的人生价值。”

面向雪域高原的新征途,黄星宇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扎根奉献,不问归期。他的选择,是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的同频共振,也深深烙印着上海商学院立德树人、引导青年服务西部的育人成效。他也正以身体力行诠释着何为“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的青春誓言,从绿色军营到课堂,再到西部热土,他的每一步都踏响着时代青年的最强音。

一直以来,学院高度鼓励青年学子投身西部计划,校团委积极搭建实践平台、强化服务保障,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黄星宇同学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主动响应号召奔赴西部,在基层岗位上践行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展现商院学子的责任担当,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撰稿:谷依霖

摄影:黄星宇

审核:林丽娜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